在質量控制與科研檢測中,全自動水分測定儀能夠快速、準確地測定樣品中的水分含量。然而,操作不當會導致結果偏差,影響決策。掌握科學、規范的使用步驟,是確保測量數據真實可靠的基石。以下是
全自動水分測定儀的標準操作流程,咱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吧。

第一步:環境準備與儀器預熱
將儀器置于穩固、無振動、遠離氣流(如空調出風口)的實驗臺上。確保環境溫度穩定(15-25℃),濕度適中。開啟電源,根據儀器類型進行預熱:鹵素水分儀需預熱15-30分鐘至設定溫度穩定;卡爾·費休滴定儀需預熱并啟動攪拌,確保滴定池干燥、電極浸入電解液。
第二步:校準與去皮
鹵素水分儀:使用標準砝碼進行稱量系統校準。將空的樣品盤放入加熱腔,按“去皮”或“歸零”鍵,消除容器重量。
卡爾·費休儀:用已知濃度的水標樣(如甲醇-水標準溶液)進行標定,驗證滴定度(T值)準確性。同時,對微量天平進行校準。
第三步:樣品處理與加載
根據樣品性質進行適當處理:固體需研磨均勻,液體需搖勻。使用藥匙或注射器取適量樣品(通常0.1-5g,視儀器精度而定),迅速加入樣品盤(鹵素法)或注入滴定池(卡爾·費休法)。操作應迅速,防止吸濕或揮發。輸入樣品編號或名稱。
第四步:啟動測試與過程監控
鹵素法:蓋上加熱腔防護罩,按下“開始”鍵。儀器自動升溫、恒溫、干燥并實時計算失重,直至達到預設干燥終點(如每分鐘失重<0.1mg)。
卡爾·費休法:啟動滴定程序,儀器自動注入滴定劑,依據電化學終點判斷反應完成,自動計算水分含量。
測試過程中觀察曲線或狀態指示,確保過程平穩。
第五步:結果讀取與清潔
測試結束后,全自動水分測定儀自動顯示水分含量(%)、樣品重量、干燥時間等數據。記錄結果。待樣品盤冷卻后,用軟布或毛刷清除殘留物。需及時更換或再生電解液,清潔電極。保持儀器清潔干燥。